当前位置: 首页>>媒体江理>>正文
《今视频》:聚思政人之力,奏一体化乐章——江西理工大学·寻乌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举行
日期:2025年05月06日 14:53  点击次数:

种树培根,育人育心。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学的有效衔接、层层递进,4月27日下午,“江西理工大学·寻乌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”活动在寻乌县实验小学举行。

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经北等教师、寻乌县政府副县长彭键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及思政一体化学校思政教师代表参加此次活动。

领导致辞

此次集体备课会由寻乌县委教体工委委员、教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、寻乌县国家开放学院院长高燕华主持,寻乌县政府副县长彭键为此次活动致辞,讲话指出此次集体备课会议,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步。希望全体教师借此契机,树立“大思政”观,以爱为底色,以责为基石,用专业的教学和温暖的引导,打造充满活力与深度的思政课堂,让思政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,为国家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。

说课展示

集体备课会上,小、初、高、大四个学段的四位教师以“生态文明”为主题进行了说课展示。四位来自不同学段的优秀教师代表,将结合各自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要求,带来独具特色的说课展示。

寻乌县实验小学王秋萍老师的说课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》以浙江渔村转型为例,剖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。课程通过案例解析,阐明保护环境并非阻碍发展,而是通过可持续路径将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,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。设计学生实地调查、数据收集及分享环节,强化生态经济双赢的实践认知,激发学生从生活细节践行环保理念。最终落脚于行动倡导,鼓励学生以创新思维探索绿色生活方式,树立“守护生态即守护未来”的责任意识。

寻乌县第二中学曾玉香老师的说课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》以大运河为案例,通过视频展现其历史演变与生态困境,揭示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基础性作用。课程剖析污染对文明发展的警示,阐释“生态兴则文明兴”的辩证关系,并解析治理措施:以环境承载力为基设定发展目标,落实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国策,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。通过案例讨论,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,深化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认知,倡导从理念到行动的可持续实践。

寻乌中学肖丽老师的说课聚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,解析其成功原因为新发展理念引领、生态安全观深化及和谐共生理念践行。通过剖析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强调政策驱动、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的核心作用,并凸显全民参与对生态治理的意义。课程立足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,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充分体现了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。

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志勇博士的说课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推进建设美丽中国》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,分析“十个坚持”在生态文明建设里的根本保障、战略路径等价值,阐述了如何把握其核心要义,理解美丽中国的具体内涵。

四位老师的精彩展示,让大家看到了思政教育在不同学段的特色与传承,也为大家探索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。

交流总结

在交流互动环节中,教师代表们各抒己见,大家的发言既有实践经验的总结,又有理论层面的思考,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新思路、新方法。

最后,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经北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。既有对本次会议成果的充分肯定,也对未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,为后续工作指明了路径。

本次集体备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、交流的平台,为思政课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创新之路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。

http://pc.yun.jxntv.cn/c/U0p4TnRLeHRWdWpmeWJmOFYxcWV2Zz09.html



上一条:《中国网教育》:江西理工大学:双语赋能红色文化 青春力量架起国际传播桥梁
下一条:《江西思政》:江西理工大学:双语赋能红色文化 青春力量架起国际传播桥梁

扫描二维码分享
相关推荐: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Copyright © 2024 www.jxust.edu.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
学校地址:  [赣州-三江校区]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  邮编:341000  

        [赣州-红旗校区]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  邮编:341000

        [赣州-黄金校区]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  邮编:341000

          [南昌-南昌校区]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  邮编:330013


   移动版    赣ICP备05001230号-1    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